外交部:中国已宣布向80多个国家提供援助,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0%持中国护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26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中国关于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

微信图片_20200326154555.jpg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开展抗疫援助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说,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也向疫情严重国家施以援手。

微信图片_20200326154559.jpg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

罗照辉表示,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我们无比宝贵的支持,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我国领导人表示支持和慰问,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提供了大量援助。

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称,我国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制订第5批援助实施方案。

微信图片_20200326154602.jpg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

从援助对象看,既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还包括欧盟、非盟、东盟等国际组织。

从地域分布看,我们向28个亚洲国家、16个欧洲国家、26个非洲国家、9个美洲国家、10个南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从援助方式看,包括医疗物资援助和医疗技术援助两种形式。援助物资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额温枪、医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机等诊疗设备。医疗技术援助主要采取派遣医疗专家组的形式,开展经验交流,提供诊疗建议。此外,许多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和个人也参与到对外援助行动中来。

同舟共济、合作共享贯穿中国抗疫科技攻关全过程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科技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成立科研攻关组,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病毒溯源和传播、检测试剂与设备、动物模型构建五大方向,设立十个工作专班,以“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为目标导向,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切实管用的科技成果。

微信图片_20200326154606.jpg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

比如,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逐步深化对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规律的认识,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迅速筛选评价了氯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和一批中药方剂、中成药等有效治疗药物,以及恢复期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人工肝治疗等疗法,建立了适合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建立形成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配套的检测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灵敏度和便捷化;五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于3月16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徐南平表示,这些成绩的取是中国科技界拼搏奉献的结果,也基于全人类与病毒斗争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我们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深入沟通。可以说,同舟共济、合作共享贯穿着中国抗疫科技攻关的全过程。

徐南平说,中国科技界将继续与各国科学家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基础研究等科技攻关合作交流,分享研究进展和抗疫经验,为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卫健委:汇编最新诊疗、防控方案分享全球180国

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说,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的防治经验和技术,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微信图片_20200326154610.jpg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

第一,主动分享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国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了最新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第二,组织专家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全球7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代表参会,10万余人在线观看。

第三,派遣防疫医疗卫生专家组赴相关国家提供援助。

已向5个国家派出7批医疗专家组

罗照辉说,疫情在全球多点扩散蔓延,中国在继续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一是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目前,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东盟、非盟、欧盟、加勒比共同体、上合组织,以及南太岛国、欧洲、南亚、非洲、拉美地区等110多个国家举行了近20场专家视频会议,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临床诊治、密接追踪等各个方面分享中方的经验做法,为外国同行提出建议,答疑解惑。

二是应邀向疫情严重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从2月27日向伊朗派出首支医疗专家组以来,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5个国家派出7批医疗专家组,这些“逆行者”每一次出征,都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是积极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迄今,我们已经形成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病例监测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等诸多文件,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同世界各国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

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是国际合作的前提

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分享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中国在保障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方面贡献几何?

针对记者提问,徐南平解释说,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是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新冠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同时我们取得的成果也必须全人类共享。简单说,应该是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具体来说做了几方面工作:

第一、分享基因组信息。我们分享的第一个基因组信息在1月11号,正因这一信息共享,全球各国才有条件开始病毒研究、药物开发和疫苗研究。同时,在共享数据方面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的“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另一个,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已为152个国家和地区的7.6万余访客提供数据服务。一些国内外专家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病毒各方面进行分析,发表了相当高水平的文章。

第二,搭建学术共享平台。在中华医学期刊网上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已有99种期刊上线,论文和报告一共超过700多篇,浏览量已超230万次。在鼓励发表论文上,像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等四大主流医学杂志,还有综合性杂志SCIENCE、Nature、CELL等共七大期刊,中国科学家已发表54篇论文,供同行交流。

第三,构建交流机制,如WHO框架下的10个工作组我们全部参加了,并通过驻外科技参赞和各个政府、非政府组织建立很好的交流机制,开展非政府机构、科学家之间的交流。

第四,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

中国目前输入确诊病例中九成持中国护照

罗照辉透露,在中国目前输入的确诊病例中,90%的人持中国护照。过去是防止病例的输出,现在则要防止输入。而90%持中国护照的人员中有40%是留学生。这些数字说明,旅行安全风险很大。

罗照辉表示,我们理解一些留学生急于回国的想法,但希望留学人员和家长认真权衡利弊,做出正确选择。当前形势下,留在当地可以避免仓促回国引起交叉感染,或因中转国家边控措施而中途受阻,也可避免对学业、签证可能产生后续影响,这也符合世卫组织专业建议。

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初步形成方案

中国科技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围绕有效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开展大量工作,中国形成了哪些方案,是否愿与世界共享?

徐南平说,新冠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只能说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案,研究结果可用三句话概括:一是在控制轻型、普通型治疗方面,我们研发的系列中医药和治疗方案,能有效缓解症状,显著提升治愈率;二是在抗病毒治疗方面,筛选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意义在于减少了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的转化;三是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研发的恢复期血浆、干细胞、托珠单抗、人工肝等一系列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有效降低病亡率。

“这些成果是中国科技界奋斗的成果,但同时这些成果也是人类抗击传染病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共同的成果。“徐南平说,这个成果应该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国家分享,用于治病救人。

“短时间内我们控制了疫情,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这是科技界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中国科技抗疫的经验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没有到总结经验的时候。“徐南平直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面对这样一个全球问题和全球灾难,我们只有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

病毒 传染病 国际 疫情 外交部 新冠肺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