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至今,被误解的“精神诊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22

来源:brainnews

珠江南岸,白鹅潭畔,芳村地铁站旁,中国第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在此“诞生”。1898年,嘉约翰在芳村创办惠爱医院,开启我国近现代精神卫生事业。

彼时,不少广州本地人提起芳村仍会想起惠爱医院(如今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有时候甚至把“芳村”当作精神病院的代名词。“派你守芳村”等戏谑言词中,反映出大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妖魔化”。

与之相呼应的是,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尽管大众仍存在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误解,但所幸不少有心人依旧愿意倾注满腔热血以推动行业发展,立志为“精神病诊疗”正名。

在“惠爱楼”坚守28年、诊疗过无数患者的宁玉萍就是其中之一。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她已在精神疾病领域从业近三十年。令她欣慰的是,虽然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依旧存在,但大家慢慢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多患者能够主动就诊。

不过,多年来精神医学的科普都无法很好打破其刻板印象,让宁玉萍意识到,光靠宣传是行不通的,传统精神专科医院发展模式需要积极做出改变。

“单一传统的精神病院就一个精神科,然后把病人关在病房里面像监狱一样管理。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也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更不符合人性。”

如今已成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的宁玉萍,担负着推动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专科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也正在打破单一封闭的传统治疗模式,向更人性化的新型精神专科医院转型。

打破“疯人院”刻板印象

120多年前,嘉约翰在芳村搭起一栋带有波斯风格的两座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小楼,建设惠爱医院。时至今日,医院已分设芳村总院、白云分院院区和荔湾门诊,而这座小楼仍然矗立院内得名“惠爱楼”。

昔日的惠爱医院,现在也有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多重名称和身份。医院这120多年的发展,无疑是我国近代精神医学发展的缩影。行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精神心理疾病的科普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一直以来,精神专科医院对普通人来说,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大众对精神专科医院了解,大约都是从影视剧里“精神病院”形象而来。层层的铁窗、昏暗的灯光之中,空气似乎都变得压抑了。

宁玉萍在院内遇到过抗拒治疗的患者,也得知很多因为怕戴“精神病”的帽子而耽误治疗的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认为自己离“精神疾病”很远。

宁玉萍科普道,其实从儿童孤独症、青少年滥药、网瘾、厌学问题,到老年期抑郁、痴呆等,精神医学的服务范畴非常广,人的全生命周期都有可能需要精神医学服务。

此外数据显示,中国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约为17.5%,除此以外,普通人也会在不同时期遇到挫折和压力。除了日常服务,如遇突发事件,精神医学服务更是不能缺席。

宁玉萍回忆,“从几年前的冰灾、火车站应急事件、公共汽车起火事件到现在,我们的心理救援队都是第一时间去进行相关人员的心理疏导”。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曾派出由15名医生构成的心理医疗队驰援湖北,开展“五个行动”服务。

令人遗憾的是,精神医学的范畴和作用仍旧被公众低估了,无法展现它真正的实力。多年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也一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进行科普,医生们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到各个社区和机构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相关知识。

在宁玉萍看来,破除了偏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前期预防对精神类疾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这仅靠医院宣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动员。”宁玉萍呼吁道。虽然如今很多学校都配备心理辅导员,但下一步应该形成网格化管理。除了深入学校从娃娃抓起,中老年人的“补课”应由社区辅助进行宣传。

人性化诊疗将成转型趋势

然而即使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多年,大众对此依旧是“讳疾忌医”,她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于精神专科医院的刻板印象。

在宁玉萍看来,要打破精神心理疾病“妖魔化”形象,精神专科医院得先想办法摘掉“精神病院”的帽子。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并没有想象中的压迫感,绿树环绕风景宜人,不少患者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散步。

在《西医新报》第1期上,嘉约翰发表题为《论医癫狂症》的文章,指出:“中医或是病人的族人普遍使用铁链手铐紧锁疯人手足,这样的手段虽可以使疯人不再杀人犯科,但对于患癫狂者本人则无大益”。

让精神治疗更人性化,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转型的重点之一。宁玉萍介绍,医院的文化一直是“精、诚、惠、爱”,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从院内环境、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着手,向温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在这住院的患者需得到综合的服务,针对不同的人群都有相应的心理团队来跟进,因此不少轻重患者愿意前来就诊。

她还提到,传统精神专科医院主要关注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实际上目前大众对于精神心理需求增加,全社会精神心理健康都需要专科医院投入积极发挥作用。

为了让轻症和重症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按照最新规划,以后芳村院区主要以心理轻性精神障碍诊疗、科研教学、公共卫生及行政管理功能为主;江村院区主要以重性精神障碍诊疗、慢性康复功能为主。

转型的另一特点则是宁玉萍一直坚守的“小综合、大专科”模式。“人脑就像电脑一样有软件硬件,硬件出了问题要神经科医生解决,软件出了问题就是精神科医生来解决。所以,脑科医院决不能单纯做一个精神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应该协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治疗几乎囊括了脑科的疑难杂症,也让患者前来就诊时变得不再迷茫。

人才稀缺成行业“瓶颈”

更人性化的服务背后需要更多专业“人手”的支撑。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转型来看,不管是“人性化服务跟进”,还是“小综合、大专科”,都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打造。

提起医院人才队伍,宁玉萍如数家珍,脸上有种掩饰不住的自豪感,“我们一直很注重人才培育和人才储备”。据介绍,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一共有1400多名员工。医生人数400多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70%,博士生有60多人。在护士队伍中,近年招收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在“兵强马壮”的基础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也大力开展了多个科研项目,近年来平台建设投入约6000万元。目前医院已经购置了第二台3.0T磁共振设备,主要用于精神疾病的科研,通过影像学研究发现一些趋势。

“最近,范妮教授还发表了一篇针对氯胺酮成隐患者认知障碍的机制方面的研究,最新发表文章影响因子很高,壮大了科研队伍。”提起这个研究项目时,宁玉萍更是不禁嘴角上扬,言语中满是欣喜。

在采访过程中,宁玉萍毫不吝啬对于医院人才队伍的称赞。不过,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人才辈出的局面截然不同,实际上全国精神科医生尤为稀缺。“全国精神科医生注册人数才3万人,而且当中很多是通过转岗培训拿到的资质,不是科班出身。”宁玉萍如是说。

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也通过很多办法壮大医生队伍:一方面是继续转岗培训,三甲医院对社区医生进行一年半的精神专科培训,通过考核后颁发精神科职业资质;另一方面是在更多的医科大学开设精神卫生专业。

“在驻培基地里,国家也在想办法往精神科医生人才储备上倾斜。在华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是全国招收规范培训医生最多人数的单位,近三年在院进行规范培训的医生已经达到170多人次。”宁玉萍说。

宁玉萍感叹道,行业人手不足的问题,无疑影响到精神医学在国内的发展,尤其偏远地区人手不足问题更为严峻,希望能为精神医学的普及多出一分力。

基于此,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研发通过人脸识别来筛查抑郁症患者的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筛查后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治疗,解决偏远地区人手不够的问题。

未来医院将与社区联动

在行业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更大限度发挥每位从业人员的潜力,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这是宁玉萍从业多年来思考的议题之一。

就精神医学的发展前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一直以来也在不断探索,希望引领行业发展。2017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牵头成立了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目前已有63个单位加入联盟,包括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湖南等省份的医院。

联盟每年都会召开一届论坛,共同探讨医院管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等话题。此外,已组织90人次到各联盟单位指导工作,举办60多场精神科学术会议,开展超过500次远程会诊。

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也在申报国家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希望更好地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精神心理专科服务的发展。

未来精神心理专科服务将走向哪里?宁玉萍认为,精神专科医院未来发展不是盲目扩建,也不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对病人进行封闭式治疗,而是要把服务延伸到社区,更多提倡患者回归社会。

在她看来,精神疾病治疗包括病前、病中、病后。而目前只有病中是医院管理较多的阶段,早期的科普宣传和康复期的跟进管理也同样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要求精神专科医院重视社区服务的辅助作用,前期和社区一起加强科普宣传,后期与社区医生联动跟进定期复诊。

“打破公众偏见,做好精神疾病预防,让患者得到人性化的专业治疗,和社区联动让他们能回归社会,这是我们正在努力也是最想看到的事。”宁玉萍言语间充满希望。她的办公室外,红砖墙楼内的一棵老树已经发出了几枝绿芽。

来源:《南方周末》、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脑科医院

来源:brainnews brainnew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EyOTE3OQ==&mid=2649574015&idx=5&sn=2ec6085c4d7c53e5a60aa1cb38d22325&chksm=f2edac8bc59a259d9aa3ccf36f94ec2651694c62915c4e82d7530a372e4ae2890ad438bd39ee#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心理健康 精神 宁玉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