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精选论文】​网络扶贫: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杠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2-30

网络扶贫精选论文】专栏由中国通信学会开设,用于发布2018“推进网络扶贫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所收集到的精选论文,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您关注和订阅!

网络扶贫: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杠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 王莉 付倩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扶贫开发的攻坚拔寨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以强烈的使命情怀和政治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扶贫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径,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扶贫工作的总体形势

贫困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经过多年努力,各国和各地区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极端贫困率从接近50%下降至14%。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小学净入学率从2000年的83%提高到2015年的91%[1]

我国高度重视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在我国大规模实施,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扶贫工作就此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和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明确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确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了脱困攻坚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考核等六大体系,推进了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分类施策、区域扶贫、资金监管、贫困退出等一系列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出阵、亲自督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真抓实干。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十八大以来,我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7%。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应该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贫困规模来看,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贫困程度来看,西藏贫困发生率高达18.6%,新疆、甘肃、贵州、云南、青海、陕西、广西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都超过10%;从脱贫难度来看,剩余贫困人口大多是经过多轮扶贫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绝大多数都是特殊困难群体。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网络扶贫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网络扶贫与传统扶贫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医疗、农村教育等问题。一是便捷优势,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用,推动实现泛在接入、万物互联;二是扁平优势,通过供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层级,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经营管理成本;三是规模优势,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和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四是集聚优势,包括用户集聚、企业集聚和数据集聚等;五是普惠优势,互联网能够有效降低服务门槛,屏蔽地域、群体、阶层差异,将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依托。通过互联网可以让更多农副产品走向大市场,也可以让山沟里的孩子接受到优质教育。

由于具有便捷、扁平、普惠等优势,网络扶贫可以在六个方面有效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农业生产方面,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产品产量低,信息不对称导致贫困地区农产品种植与需求端脱节,农产品销售困难;利用互联网可以改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在特色产业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挖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并加以扶持,打造地区特色产业,实现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在公共服务方面,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受教育人口比例低、贫困出现代际传递,贫困群众缺医少药问题突出,医疗资源匮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占贫困总人口比例超过40%;利用互联网可以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金融方面,利用互联网可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助推网络创业,融合财政资源,提高扶贫力度。在政务服务方面,“农村电子政务”、“农村管理自治”能够为贫困地区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改善治理方式,促进乡村健康发展;在社会参与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可以实现社会力量与扶贫对象的连接,有利于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扶贫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一)助力农业生产流通

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利用互联网促进分散的小农户集中连片,加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主体的产销对接水平,推动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发展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依赖经验”、“盲目生产”、“菜贱卖难”的特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进城,通过按需排产、电商预售等方式,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

提供更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信息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信息监测平台,深度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经营科学决策、灾害异常预警、动物疫情防控等功能。

助力贫困地区增收就业。通过贫困户+地方产业+电商平台,从售前、售中到售后,构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链条,形成农产品品牌效应,帮扶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将贫困地区产品与全国亿万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出规模、卖上好价钱,助力农特产品销售实现规模增长。

(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挖掘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挖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并加以扶持, 综合考虑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产业,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宣传,使本地区的特色产业通过网络平台快速宣传。对比分析其他地区产业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地区特色产业,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挖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优势,在市场开拓上弱鸟先飞,为形成产业全链条、城乡全对接的新格局打下基础,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将其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次产业充分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挖掘被低估的贫困地区产品潜在价值,开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局面。坚持因地、因人施策的原则,针对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扶贫到户、参与产业链扶贫、分享电商溢出效益等模式,构筑网货供应体系,切实帮助贫困对象“借网”致富。依托工业产业,通过分享溢出效益,帮助贫困对象致富。积极利用地区优势发展旅游事业,通过互联网将乡村的山水大地展示给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度假。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导致村民贫穷的原因转化为致富的条件,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引导和支持贫困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在统一品牌和统一宣传推广的基础上,实现优质优价,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改善民生水平

在医疗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向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延伸,利用互联网实现精准治疗、一站结算、医疗众筹。以贵医云·广电云——智慧乡村远程医疗服务站为例,“贵医云”平台整合省市级优质医院资源,让各科室医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为贵州省4300万群众提供视频健康咨询服务,通过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在乡村卫生室设立智慧乡村远程医疗服务站,为偏远地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江西省全面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实时联网,跨区域就医全部实现直接结算,12个统筹区全部正式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在线备案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全部实现直接结算。

在教育方面,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互联网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空间维度的限制,网络可以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欠发达地区,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互助性、共享性、实时性来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和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到边远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真正实现教育公平。通过“三通两平台”建设、远程教学、网络助学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超过95%,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比例超过80%,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数量达1亿多人。2016-2017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报名教师450万人、晒课559万堂,优课教研室累计播出74期,直播和点播总浏览量达到54万人、96万次;政府联合互联网企业建立乡村教育试点,捐资助学,乡村教育的试点已经覆盖了全国257个县1100多个村点,涉及6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311个村。扶贫扶智齐头并进,创新互联网+扶贫,提高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四)创新金融服务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金融推进扶贫措施。发展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最为重要的是市场开放,鼓励探讨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为农民提供定制产品,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为贫困户量身定做多样化、个性化互联网金融产品,丰富金融市场。加强专家库的建设,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一是贫困农民可及时便捷的与金融部门联系,向金融机构贷款还款,简化办事流程,减少跑路时间,省时又省力;二是贫困农民可与扶贫部门及时沟通,有的放矢使用扶贫资金,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展农业众筹融资模式,它的特点是资金投向针对性强,可直接指向投资者认为有价值的农业产品和农业创新项目,融投资机制灵活,可分为消费型、捐赠型、债券型、股权型等,投资者参与程度高,信息透明公开,是贫困农民盘活现有生产资料的有效途径。

确保扶贫资金合理高效利用。一方面, 要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针对贫困用户特点, 开发符合政策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培育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依托互联网金融筹措扶贫资金。探索借鉴“互联网金融+线下平台” 模式、京东的“京农贷”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来扶贫,通过线上平台以众筹、众包等形式募集资金、汇聚“源头活水”,利用线下平台进行精准对接,形成线上与线下合作共赢的O2O 扶贫模式,有效解决款项投向问题,实现精准扶贫。另一方面,要依托大数据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基于互联网技术创建扶贫金融云平台,通过改造金融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在放贷前迅速识别农户风险,凭借互联网大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可以针对贫困户的偿还能力、交易行为和资金需求等,确定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建立贫困户信用等级数据库,依据信用等级对贫困户分类分级区别对待,确定信贷额度,进行小额贷款; 在放贷后,对借款农户的资金流、商品流实施持续闭环监控。

(五)提高政务管理

在农村电子政务方面,电子政务平台延伸至乡镇,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覆盖。聚合政务、文化、商贸、通信服务信息资源,建设涵盖“省-市-区县-乡镇-村”的五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简化乡镇农村办事流程。以贵州为例,贵州省通过搭建政务、商务、事务“三务合一”的政务平台体系,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版,真正做到全流程“一张网办全事”, 形成了符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政务服务。

在农村管理自治方面,腾讯推出“为村”计划,实现网上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利用微信搭建村务信息平台,简化基层信息公开的流程;为村民的意见表达和讨论提供便利渠道,改善乡村治理水平。推出为村课堂,线上指导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开设为村公众号使用、一村一品打造、微店营销策略等课程,提升为村带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此外,通过将村庄的住宿、餐饮、旅游景点讲解等服务打包,将零散的旅游资源打造成符合城市人群旅游消费习惯的产品,进而提升乡村财富造血能力。

(六)整合社会资源

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扶贫渠道。利用互联网助力社会参与,有利于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扶贫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扶贫信息,搭建政策平台,为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融入扶贫工作中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扶贫工作、扶贫信息的交流渠道的畅通。通过扶贫信息综合平台,实现扶贫信息与扶贫资源的有效对接,利用政府发布权威数据库的优势,在互联网上发布权威贫困信息,使得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及时了解,实现帮扶信息共享。通过建立贫困信息分类数据库,依托于扶贫信息综合平台,搭建扶贫公益品牌的推广渠道和扶贫组织的交流模块,从而实现平台的信息交流和平台功能的完善。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好地实现社会力量与扶贫对象的连接,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力量扶贫方式的灵活和多样化。

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捐助公开透明。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等利用自身公益帮扶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多方参与的在线募捐活动,直连贫困人口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精准投放专项资金,资金募集和投放过程更加透明、公正。腾讯公益平台提供了帮扶主体与被帮扶对象之间的融通渠道。拥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方便地连接网民、公益组织、个人、捐款公众,开展网络募捐公益活动。爱心人士通过平台可以简单快捷地参与捐赠,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反馈,并且进行留言评价。国开行和支付宝合作开展大学生助学贷款项目,利用互联网支付平台优势,搭建助学信用体系,全程跟踪和管理助学贷款,实现对学生“三分钟申请、一秒钟放款、零人工干预”,确保每一位真正有需求的学生都能获得帮助。

三、网络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移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到2018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目标提前完成;到2020年,全国12.2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比例超过98%。宽带建设和运行进程加快,但是贫困地区的移动网络建设还相对滞后,开通4G网络的地区还比较少。在许多偏远地区,贫困人口往往散居在自然村,距离村委会等行政村中心区域较远。由于不能方便地接入宽带网络,这部分贫困人口难以分享宽带发展带来的红利,无法通过网络实现脱贫致富。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的地方,移动宽带建设难度还比较大。

(二)农村宽带相对资费水平较高

尽管各大经营商已经逐渐下降了网络资费,但是农村宽带相对资费水平还是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使用互联网的意愿。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宽带存在市场失灵,建设成本高、投资激励不足等问题,客观上导致资费水平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使用宽带业务的意愿。尽管我国通过电信普遍服务、以交叉补贴的方式持续降低农村宽带资费,但其支出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仍然较高。城镇宽带接入平均价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普遍低于3%,而农村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普遍高于5%,西部农村则基本在8%以上,仅仅靠运营商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亟须政府、运营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农村互联网应用技能不足

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通过互联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但总体来看,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应用产业化能力还十分不足,互联网在扶贫开发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有待提升。一是应用研发和创新投入不足。农业领域相关应用的研发和集成创新明显不足,技术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互联网企业、软件服务企业、电信运营商对农业领域特别是生产环节的布局缺乏动力,农业生产主体对互联网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缺乏敏感度,供需双方普遍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制约了农业领域互联网应用的产业化推广。二是使用技能不足。由于中西部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互联网知识技能缺乏专业培训,使得农民互联网使用技能明显不足,成为农民使用互联网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

(四)农村电商的上下行的比例还有待优化

发展农村电商的核心在于打通“工业品下行(下乡)—农产品上行(进城)”的双向流通环节,当前,工业品下行基本得到实现,而农产品上行存在种种困难,电商对于贫困地区人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一方面,电商农产品下行在扶贫脱贫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帮助农民代购服务,通过农产品销售服务站点与村级服务站帮助农民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帮助农民节支。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存在着“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等发展的瓶颈,投入远远超出产出。要使电商成为贫困地区居民脱贫的内生动力,切实为贫困居民带来收入增长,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上行的比例,达到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相对均衡。

四、网络扶贫的建议

(一)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为互联网+扶贫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加快贫困地区光纤网络建设,重点解决行政村通宽带和已通宽带行政村扩大光纤网络覆盖和能力升级问题,推动光纤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在警务室、村委会、中小学校、医院卫生所等重点场所率先开通光纤网络;二是加快农村4G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针对边远或居住分散的边民或住户,因地制宜采用蜂窝移动技术、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大功率wifi实现接入;三是配合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同步规划和建设光缆、机房、基站等宽带基础设施,满足安置区贫困群众宽带网络使用需求。

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在试点地区遴选中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在项目实施中重点加强对贫困地区项目建设的指导督促,优先保障贫困村4G网络覆盖。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进一步将宽带网络向有条件的贫困自然村延伸。

(二)降低贫困地区互联网使用门槛

农村电信普遍服务不仅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切实降低贫困地区互联网使用门槛,要是让贫困地区用得上、用得起互联网。首先,明确预留部分扶贫资金专项用于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和使用,解决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中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问题,积极发挥地方配套资金的引导作用。其次,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优惠力度,鼓励推出扶贫专属资费优惠,减轻贫困群体宽带网络使用负担,让他们用得起网络。再次,组织终端制造企业面向贫困人口,开发生产具备基本功能、价格低廉的综合信息终端,让贫困人口可以买得起终端。

(三)加强互联网技能培训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互联网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数字素养。一是提供多元化的培训,为贫困人口提供互联网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向贫困地区输送人才,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二是加强培训平台建设,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建立面向贫困地区的互联网教育、培训资源应用平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及更高效的学习工具。扶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培训相关的信息化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空间、数字教育资源;三是加大网络宣传力度,通过视频、专题、图解、动漫、微站、H5等新媒体手段,创新多种报道形式,通过网络展示脱贫攻坚优秀案例。

(四)深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深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工程。一是完善电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打造“互联网+扶贫”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向规模化、品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支持贫困地区与各大电商合作,建设扶贫特产馆、扶贫频道,为贫困地区产品开通网络销售直通车;二是重点扶持有实力的电商企业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农村电商产业扶贫生态圈。在贫困地区更要大力引进有电商精准扶贫经验的电商龙头企业,在推进电商全覆盖过程中,注重为贫困家庭提供工作机会,与贫困户对接。三是提升贫困人口电商技能。鼓励电商企业用工扶贫,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持电商企业创业扶贫,为贫困人口提供电商技能、互联网应用知识的培训,孵化青年电商、小微电商等。


[1]数据来源: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


“版权归中国通信学会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翻译和转载部分或全部内容。


来源:china_cic 中国通信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TA3ODUxMA==&mid=2247484741&idx=7&sn=e1528c999d7f96eb170533da162c0d91&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