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与疾病严重性相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9-10

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刊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网络首发文章

导语

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期开展了一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与疾病严重性关系的研究。该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因此在COVID-19患者救治中需关注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的关系,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预后。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wt_a62312020090204116_c813dd.jpg

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新冠肺炎诊治的重点、难点,而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人感染禽流感H7N9的临床表现相似。既往研究发现,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严重的病毒性肺炎表现,尤其重症、危重症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鉴于此,该团队纳入了57例COVID-19确诊患者,包括20例普通型、19例重型和18例危重型展开研究,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了10种优势肠道菌群丰度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这些菌群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发现,COVID-19患者体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与产丁酸相关且具有抗炎作用的厌氧菌(普拉梭菌、酪酸梭菌、柔嫩梭菌、直肠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而机会性致病菌如肠球菌和肠杆菌丰度有所增加。这些菌群的丰度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图1)。73.7%的患者中肠球菌与肠杆菌的比值(Ec/E)相对增加,Ec/E比值明显升高的危重型患者预后较差。

wt_a32302020910204116_cc0817.jpg

图1 COVID-19患者有组间统计学差异的优势菌属变化 

同时,COVID-19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与部分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相关性。如产丁酸菌(普拉梭菌、酪酸梭菌、柔嫩梭菌、直肠真杆菌)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白血球、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和IL-6)相关(图2)。大多数COVID-19患者富集的菌属与肝功能的恶化和炎症因子升高呈正相关;减少的菌属与炎症因子升高呈负相关。危重症患者中双歧杆菌的含量与ALT,AST和LDH水平呈负相关。

wt_a82322020091004117_d08d5d.jpg

图2 (a)普通型、(b)重型和(c)危重型COVID-19患者肠道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丁酸参与宿主的免疫调节,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普拉梭菌、酪酸梭菌、柔嫩梭菌、直肠真杆菌等产丁酸菌能较好预测区分COVID-19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图3)。 

wt_a22322000910204117_d47b74.jpg

图3 产丁酸菌在(a)普通型vs危重型以及(b)重型vs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的预测能力

研究结果提示COVID-1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变化是可用于诊断的生物标志物,Ec/E比值有望用于不良预后的预警。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免疫器官,能通过“肠‒肺轴”参与调控多种肺部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第六版和第七版中均指出: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因此,在新冠救治中需关注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的关系,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预后。

来源:CAE-Engineering 中国工程院院刊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wNjU3NQ==&mid=2651035809&idx=3&sn=31669e1e7d2fd943fd77e32eaa9c1dfb&chksm=84dbb741b3ac3e572cdbc633f40697c442a8460a3d9251db46eee629ed004d1f6ca13cb5fbf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肠道菌群 传染病 性疾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