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鼹鼠听力研究有助治疗耳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9-14

wt_a72342020091083431_72dd03.jpg

  裸鼹鼠几乎聋了,因为它们的耳朵不能放大声音。图片来源:NEIL BROMHALL

裸鼹鼠之所以听力不好,是因为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它们身上异常的外毛细胞不能放大声音。因此裸鼹鼠可以用来模拟人类失聪并帮助开发治疗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Sonja Pyott说:“裸鼹鼠是迷人的生物。”它们不仅生活在地下,而且看不见、听力差,还经常发出响亮刺耳的叫声。

Pyott和同事把他们的研究集中在两种裸鼹鼠上,想要确定是什么导致其听力低下,以及这一特性是如何进化的。

研究小组首先测量了这些动物对不同音调的神经反应。这证实了它们很难听到微弱细小的声音,并且只能感知到0.5~4千赫兹之间很小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相比之下,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大约在0.02~20千赫兹之间。

研究人员随后记录了耳蜗传递的声音。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通常显示耳朵在放大的声音信息。他们发现在这两种鼹鼠中都没有发生这种扩增。

研究小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更仔细地观察了鼹鼠耳朵的外毛细胞。他们发现与老鼠和沙土鼠等其他啮齿动物相比,鼹鼠耳朵特定部位的毛细胞束更为异常。

通过一个基因型库,研究人员能够将异常毛细胞束中的蛋白质与人类耳聋联系起来。

Pyott说:“使用这个数据库,我们可以确定对鼹鼠和人类听力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的微小变化,这些蛋白质会导致听力损失和耳聋。”

对导致这些异常毛细胞束基因突变的进化历史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突变不是随机的,而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这说明鼹鼠的听力不良是进化而来的。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种观点是,这些生物失去了一些听觉能力,因为这种感觉在地下并不是必需的。另一个说法是地下有大量回声,因此鼹鼠进化为听力不良以避免听觉过度暴露。

英国剑桥大学的Matthew Mason说:“这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生物代表了人类某些类型耳聋的自然模型。未来对鼹鼠及其亲属听力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揭示人类听力丧失的原因。”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8.03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9/357692.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人类 声音 耳朵 鼹鼠 听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