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保护新路径,不断推动黄河源区生态保护建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24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91024200721_91c761.jpg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以全国2%的水资源,支撑了占全国国土面积8.3%的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为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保护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这一“中华水塔”,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是黄河的源流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4.3亿立方米,占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9%;区域内复杂的地形和高原气候条件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类型,孕育了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等重要野生动物50余种。但同时,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一旦受到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系统将明显退化,影响到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建设面临的挑战

20191024200721_935279.jpg

三年多来,按照试点方案和总体规划要求,黄河源园区以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探索实现最严格的空间管控和最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了保护管理体系,确保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当前,在管理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的背景下,要实现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管理综合技术能力依然薄弱。园区内自然资源本底情况尚未全面掌握,日常管理和监管过程中的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以及支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管理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仍需不断提升。

二是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园区内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草地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天然草地尚未实施退牧还草,局部鼠害仍需强化治理。

三是生态保护建设的红利尚未形成。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目前主要是通过生态管护员的形式由政府给牧民提供补偿,但尚未建立一种造血式的长效补偿机制,通过有效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继续加强和推进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建设的工作建议

20191024200721_974da9.jpg

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建设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草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创新生态保护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评估、考核制度体系,支撑园区科学管理。面向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求,建立健全以‘3S’技术为支撑、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全方位动态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并对生态环境风险进行预警;构建针对管理和监管等不同目标导向的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园区管理和生态保护成效状况,形成定期评估和考核机制;同时,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培训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并鼓励社区牧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

二是科学动态进行空间管控,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向园区精确化管理的需求,根据保护对象空间分布和状况,划定一、二级功能分区,同时,要根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状况的监测评估结果,对功能分区进行调整,实现科学动态管控;要基于草场的承载力,严格执行不同功能分区内草地和家畜、野生动物平衡政策,确保草地生态系统在可承受生态压力之内;要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的理念,科学采用自然修复、工程修复、生物修复等措施,加强园区内沙化地、退化草地和黑土滩的修复治理,提升黄河源园区以水源涵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是践行社区共管理念,不断创新生态管护员模式。牧民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源这片土地的主人公,通过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使牧民从心理上感受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并将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从而转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牧民对草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让牧民既是草原利用者,也是生态管护者,是体制试点的重大举措之一。下一步,应继续完善生态管护员制度保障和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牧民作为生态管护员这一角色功能,创新构建“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树立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的示范典型。

四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要坚持社区共享理念,立足于园区内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利用政策、资金、人才等扶持手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要研究建立黄河中上游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生态产品实现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绿水青山”市场交易机制,试点培育碳汇、水权、排放权等生态产权交易产品,提高区域生态产品市场化程度;要积极扶持绿色金融产业,试点探索环境和气候基金、生态银行(如湿地银行、栖息地银行、物种银行)、生态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通过多渠道解决生态保护面临的资金瓶颈和区域发展问题,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激发政府和牧民保护好黄河源园区的积极性。

五是着力培育生态文化,提升社区居民能力素质。黄河源园区是民族传统文化生态观世代传承区,多民族聚居约定成俗的自然禁忌、民风民俗以及与自然相融合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朴素生态观。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等形式向社区农牧民广泛宣传生态文化所蕴藏的理念支撑、制度范式与行为典范,提升社区农牧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荣誉感,以及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发挥农牧民在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公益讲座、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社区农牧民自身发展的专业技能水平,如特色种养技术、民族手工业、民族食品加工、导游和旅游管理等。

来源:gh_a9fa6768baf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jc0OTQ1OQ==&mid=2247489570&idx=1&sn=65f8e4299ae8188a8e8d82a037529498&chksm=e86ae55edf1d6c48953070adcbf7fe2d8137043e7d52f0c4a90d0d4aaeee49b2431d04996b03&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环境保护 时政 生态防护 黄河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