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与惊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抽搐(tic)与惊厥(convolsion)是神经科及小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均属于不随意运动。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的运动和强直。惊厥呈现的抽搐一般是全身性、对称性,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伴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病因及常见疾病抽搐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抽搐按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高热性抽搐、低钙性抽搐、不明原因性抽搐、假性抽搐、痫性抽搐等。还有很多内科或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都可因脑功能的暂时紊乱而抽搐。如高血压病、癫痫、肾功能衰竭、中风、脑肿瘤等。抽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1)外来刺激因素增加:包括感染、脑出血、脑血栓等;(2)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减弱:包括小儿高热抽搐等;(3)其他:包括低钙血症所致骨骼肌兴奋性增加等。

惊厥是大脑皮质机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突然出现不自主的强直性或/和阵发性痉挛,常伴一时性知觉丧失,有时发作后昏迷。婴幼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而发生惊厥。引起惊厥的病因很多,常见为:(1)神经(非感染性)、精神疾病。如癫痫、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癔病。(2)感染。可由毒性作用、炎性刺激或高热所致,如脑膜炎、脑炎、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狂犬病、破伤风。(3)新陈代谢障碍。如尿毒症、低血糖症、酸中毒、手足搐搦症。(4)中毒。如一氧化碳、莨菪碱、士的宁。(5)其他。如窒息、百日咳脑病、子痫和心律失常所致的脑组织缺氧。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急症,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发生在急骤高热(39℃~41.5℃)开始后12h内。忽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是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成熟,各种较弱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而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惊厥。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检查抽搐的检查:①体格检查:包括常规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检查等。②常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和血常规、CT扫描、脑电图检查等。

现如今头颅超声是新生儿惊厥影像学检查的首选。除非有强烈指征需要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如颅内出血等,否则很少选择头颅CT检查。头颅MRI被认为是最好的显像模式。

治疗原则抽搐救治:保持患者平躺,解开衣扣,头部偏向一侧,畅通患者呼吸道,清除其口鼻内的分泌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必要的急救药物,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地西泮、葡萄糖酸钙等。根据抽搐持续时间及血压情况酌情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对抽搐的时间、具体强度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再次抽搐现象。

惊厥处理原则:及时控制惊厥发作;及时诊断处理导致惊厥的原发病;脑损伤的保护及对症治疗。

抗惊厥治疗:如果缺氧和各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已经纠正,但惊厥未止,应给予抗惊厥治疗。(1)苯巴比妥:作为一线药物,可以限制惊厥电位的扩散及提高皮质运动区刺激电位的阈值。(2)苯妥英和磷苯妥英:苯妥英:可以提高皮质运动区对电或化学刺激的惊厥阈值。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毅 - 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