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水利枢纽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铁门水利枢纽由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两国合建。位于多瑙河干流上,距河口942.95km,距离最近的城市为德罗贝塔图尔努塞韦林(Drobeta Turnu Severin)市。工程主要用于发电、航运。混凝土闸坝、最大坝高60.6m,水库总库容25.5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05万kW,年平均发电量105亿kW·h。工程于1964年开始准备工作,1969年7月1日第一座船闸(罗方)通航,1970年6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2年5月竣工。工程总造价4亿美元。

简介铁门坝址以上为107km长的峡谷河段,水力蕴藏量较大,占多瑙河水力蕴藏量的四分之一,但它又是多瑙河通航的最大障碍。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根据140年的水文资料,坝址处最大流量15900立方米/秒(1895年),最小流量1190立方米/秒(1893年),平均流量5520立方米/秒,年输沙量4000万t。坝址基岩为震旦系结晶片岩,岩质坚硬,裂隙中等发育,在下游有小的断裂,并有中生代灰岩、砂岩及泥质页岩出露1。

枢纽布置铁门水利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包括一座溢流重力坝、两座发电厂房、两座船闸等。挡水前缘总长1278m。

混凝土溢流重力坝位于河流中间,长441m,共14孔,每孔设宽25m,高14.86m的双层闸门,最大泄量15400立方米/秒。闸下游用消力斗消能,未做护坦,但运行后,基岩有局部冲刷。另有6孔冲沙闸,加上水轮机过流量和其它泄水设施,总共可宣泄22500立方米/秒流量,相当于千年一遇洪水。两岸非溢流坝为土坝,左岸的长117m,右岸的长186m。溢流坝两旁各设一座长214m的厂房,各装6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额定容量17.8万kW,转速71.5r/min,直径9.5m,计算平均水头27.16m,最大水头34.5m,最小水头19.15m。厂房宽25m,长26m,高75.8m。总过流量8700立方米/秒,实际运行,当水头在21.6m以上时,水轮机额定出力可提高到19.4万kW。厂房旁左右岸各有一线两级船闸,闸室长310m,宽34m,右岸船闸槛上最小水深5m,净空13.5m,左岸船闸槛上最小水深4.5m,净空10.5m,可通过载重5000t的海轮或9艘1200t驳船和1艘拖轮,过闸时间70~80min,年过船能力5000万t。开关站设于两岸,罗方为2回220kV和2回400kV,南方为2回400kV,另有1回400kV与罗马尼亚相联,均可输电100万kW。南斯拉夫用架空线跨越船闸,罗马尼亚则用电缆在船闸下通过2。

工程施工整个主体工程的工程量为开挖覆盖层1341万立方米,岩石724万立方米,回填土石方381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316万立方米,使用钢筋钢材16.7万t,设备6.87万t。铁门水利枢纽采用明渠导流,分两期导流1。

第一期导流第一期导流先围两岸岸边,左岸基坑内包括左岸厂房和船闸,右岸基坑内包括右岸船闸和厂房以及1~3号泄水闸。二期基坑内包括4~14号泄水闸。左岸纵向围堰长434m,由直径18m,高14~16m、间距4m的24个钢板桩格体组成。格型围堰通过8~14m高的堆石围堰与左岸连接,堆石围堰用拉尔森板桩墙防渗。1965~1969年施工期间,利用两岸围堰间276m宽的明渠导流。百年一遇的施工设计洪水流量为16300立方米/秒。

第二期导流第二期导流从1969年9月至1971年3月,历时18个月。先将第二期围堰的戗堤填筑到44.5m高程,然后上游戗堤填筑到53.5m高程,形成第二期导流的上游围堰,下游戗堤填筑到45m高程,形成第二期导流的下游围堰。上、下游围堰均采用拉尔森板桩防渗。在第二期导流期间,50年一遇的施工设计洪水从三孔泄水闸、6个排沙底孔通过;从左岸船闸通航;超过设计洪水时,则打开所有船闸过水。截流采用立堵进占结合栈桥平堵的方法,截流流量3390立方米/秒,流速7.15m/s,落差3.72m。龙口宽60m。截流于1969年8月11日完成,历时3.5d,截流的抛投量为12t混凝土块体1288块、25t312块、四脚体110块、6~20t石块2400块,20~30t1491块。左岸大部分砾石取自该河江心洲。用挖掘机或2.4立方米索铲挖掘机采料,用27t自卸卡车运至料场,然后用400t/h双线缆索道将料卸入筛分装置。大骨料堆置于露天,细骨料存放于贮仓内。混凝土日产量为3000立方米。用三台缆索式起重机浇筑2。

建筑构成为了防止温度裂缝,船闸顺轴向分为12.5m一块,不超过250㎡,每层2~8m;厂房钢筋多,每块300㎡,高2~10m;溢流坝宽42.5m,平均350㎡,每层2m,一般浇一层侧面停5d,平面停3d。采用低热水泥,冬季加热,夏季冷却(预冷骨料)。混凝土日浇筑量3200立方米,月浇筑量6.7万立方米,年最大浇筑量46.6万立方米,施工期间,钢板桩围堰曾发生事故,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未造成人员伤亡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