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伟组等报道小鼠卵子存在特殊染色质高级结构及其相关调控机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13

来源:BioArt

责编丨迦溆

在真核生物中,线性的DNA通过多层级地折叠,以一定的三维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正确的染色质三维结构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分裂等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卵子发生中伴随着剧烈的染色体高级结构的重编程。比如伴随小鼠卵泡发育,初级卵母细胞从相对松散、高度活跃转录的状态逐渐转化成转录沉默,染色体高度压缩的状态。然而,由于细胞数量和实验手段的限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小鼠卵子发生过程的多时期高分辨率的动态变化过程仍然研究甚少。

2019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与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 Antoine H.F.M. Peters研究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发表了题为Polycomb group proteins regulate chromatin architecture in mouse oocytes and early embryo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小鼠卵子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染色质高级结构(Polycomb Associating Domain,PAD)及其调控机制。

20191213080254_e1b4b5.jpg

在这一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sisHi-C技术,系统检测了在小鼠卵子发生各个时期以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研究者发现,在原始生殖细胞(PGC)中,染色体三维结构仍呈现为经典状态,具有清晰的拓扑结构域(TADs)和区室结构(compartment)。然而伴随着卵泡的发育,完全生长的初级卵母细胞(Full-grown oocytes, FGOs)出现了非经典的特殊染色体三维结构:经典的区室结构明显减弱或消失,与此同时在近端区域出现了新的区室结构。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相互作用区室结构域与卵子中H3K27me3标记区域高度吻合,因此将这一特殊的结构域命名为“PAD(Polycomb associating domains)”,而相邻的PAD的间隔区域则命名为“iPAD (inter-PAD)”。这一特殊的染色体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发生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 GVBD)时迅速消失,而受精后又特异性地呈现在早期胚胎的母本基因组中。母源特异性敲除Eed——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不会影响卵子中PAD结构的建立,但是显著阻碍了该结构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重建。与之相对应的,母源特异性敲除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重要成分会使小鼠卵子中的PAD结构严重衰减。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黏连蛋白复合体(cohesin)不参与PAD结构在小鼠卵子发生过程中的建立。最后,基因表达分析提示PAD结构可能发挥着抑制基因转录的功能。

综上所述,这一工作揭示了小鼠卵子具有一种特殊染色质高级结构,并且多梳家族蛋白参与调控了该结构的建立和维持。

20191213080254_e546ad.jpg

图1. 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小鼠卵子发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据悉,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员和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Antoine H.F.M. Peters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CLS项目博士后杜振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CLS项目博士后郑辉,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Yumiko K. Kawamura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直博生张珂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pdf/S1097-2765(19)30840-8.pdf

来源:BioGossip BioArt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478861&idx=4&sn=af1f2741e24f9d81be8fd642e923d938&chksm=84e20e39b395872fa00f460323ded01507c9709207f911de717a4c2fa3b4dd632db43de77e1e#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物医学 染色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