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关注问题之我见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10

来源:山东省疼痛医学会

一、病毒能否是实验室中泄露出来的?

根本不可能。人类即使真的出于某种目的要制造这一新病毒,在技术上也是极其困难的。国外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人类将几个艾滋病毒基因“插”到固有冠状病毒上制造了新病毒,用来影射中国某实验室的做法是荒唐的,用心不良,已遭广泛批评。


二、会不会粪口传染?


目前为止支持粪口感染的主要证据仍局限于在数例患者粪便中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病例分别来自美国、中国武汉与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此发现离最终证实有粪口传染距离尚远,但专家们高瞻远瞩,提出要警惕是完全正确的。粪口传染不大可能成为该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其实当年SARS患者也曾在肺外多器官检出过SARS病毒的“痕迹”。

三、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有多大?

笔者每日关心的不只是疫情报告中的发病率,更关注的是病死率,特别是湖北以外省市的病死人数。令笔者宽慰的是(截止2020年2月6日)湖北地区以外确诊人数已达八千余人但只死亡了15人,为0.18%,与季节性流感相差无几。特别是浙江省与广东省发病人数已近千人,却没有一例死亡。湖北地区(2.8%)特别是武汉(4.1%)病死率高一些。其原因可能是:第一、二代患者病情偏重,但更可能是超大量重症患者集中爆发,当地的病床、医生、物质资源等都严重不足。是否是湖北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是轻患者呢?据笔者了解并不是这样,包括我院第五医学中心、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等,几乎所有定点医院的ICU,都有曾使用过有创机械通气,甚至再加上ECMO的患者,而多数成功得到救治。其原因有省市领导亲自一抓到底,更离不开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


评价一传染病的危害性一方面是传播范围,当然也更离不开病死率,以上事实提醒公众不必过度惊慌,也可供制定长远应对策略时参考

四、CT检查能否代替核酸检测?

最近有医生因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报告慢、阳性率不高等原因,建议以CT检查来替代核酸检测。笔者不认为这是好主意。试剂盒的质量、供应、诊断局限性等又当别论,但影像学绝对代替不了病原学检查。不能认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他病毒、细菌性肺炎就不见了。而单靠CT是很难鉴别致病原的,特别是腺病毒、支原体肺炎等CT表现可与新型冠状病毒很相似。也就是说离开核酸检测,证据再充分也是临床诊断,只有临床诊断者绝不能收入“方舱”医院。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没有肺炎表现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单靠CT发现不了。

五、最终转归会怎样?


我同意一些专家预测发病高峰即将过去,但最终结局会怎样?SARS持续流行了半年左右,MERS断续流行了两年左右,有专家预测因采取了空前严格的预防措施,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比SARS流行时间还要短。笔者拿不出充分反对理由,大家也都期望会这样,但真实情况很难预期。


我觉得宁可将困难想的更多一些为好,对于这一全新病毒毕竟我们了解的还不够多。笔者认为,也可能存在该病毒变异后致病能力进一步弱化,但仍保持一定的传播能力,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但其危害性随之大大减弱。


此文包括了大量的科普内容,而本刊阅读者以专业人士为主,传播范围有限,敬请各位读到此文者,如无反对意见,请尽量通过各种途径转发,让我们以此普及科学观点,抵制谣言,共同为抗击疫情尽一把力。


最后笔者借此机会,郑重地向全体战斗在第一线的同行们致以诚恳的问候与崇高的敬意。祝你们顺利、圆满完成历史的使命,一个不能少,个个平安归来!!


铁肩担生死,全凭英雄胆。你们是当代最可敬、最可爱的“逆行者”。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创建于1990年,是山东省科协主管的省级一级学会。学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学术部、财务部、秘书处、宣联部6个办事机构,现有分支机构50余个,个人会员超过万人,单位会员6个。学会多次被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团体”,连续多年被山东省科协授予“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被山东省科协评为“综合示范学会”及“特色学会”;被民政厅评为4A级社会组织;2019年度山东省科协省级学会“党建工作示范点”单位。


来源:Sdapm-China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Dg5MTIwNA==&mid=2247484300&idx=1&sn=e33662e69ad3dab8b558b5752924edda&chksm=fb98f827ccef71314a2823ee35c21d5eefa34854c7c82fb7fe358bf15ece23804e6367e626c1#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传染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