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夜间过多的光照与抑郁症状有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05

来源:生物谷

临睡前打开手机“刷刷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要留神了:长此以往可能有患抑郁的风险。

中国多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等)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夜间反复将实验室小鼠暴露在蓝光下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在他们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用实验室老鼠和蓝光进行的实验,以及他们的结果对人类可能意味着什么。
除了产生视觉,光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情绪。众所周知,白天使用的光疗法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据报道,夜间过多的光照与抑郁症状有关
先前的研究表明,上夜班的人比上白班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但原因还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经常在晚上使用智能手机也可能会导致抑郁。
wt_a62302020065220637_db79d7.jpg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想知道夜间眼睛感受到的光线是否也是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只是蓝光产生了影响。为了了解更多细节和相关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些实验,将实验室老鼠暴露在蓝光下。
研究人员让实验鼠每晚暴露在蓝光下2小时,连续3周,然后仔细观察这些老鼠,以确定蓝光是否对它们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起初,这些老鼠根本没有任何变化的迹象。
但三周后,老鼠开始不那么努力地工作以获得糖的奖励,并且在有可能逃跑时也不那么拼命地逃跑--这两种情况都被认为是老鼠抑郁的迹象。研究人员还发现,抑郁症状会持续长达3周,甚至在停止夜间灯光照射后也会如此。
为了理解为什么向老鼠发出蓝光会导致抑郁,研究人员研究了老鼠的大脑--尤其是从眼睛到大脑的神经通路。他们在老鼠的视网膜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光受体,这种光受体通向大脑中与情绪有关的区域:伏隔核( nucleus accumbens)和背侧核(dorsal perihabenular nucleus)。当研究人员断开它们时,老鼠并没有因为暴露在夜晚的蓝光中而变得抑郁。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白天相比,夜晚接触蓝光时,这些通路变得更加活跃。他们认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白天处理蓝光不会导致抑郁。
总的来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夜间蓝光在不影响昼夜节律的情况下诱导类似抑郁的行为。视网膜黑视蛋白表达神经节细胞通过一条神经通路从背侧核到伏隔核介导这一效应。重要的是,背侧核受到昼夜节律的控制,在晚上比白天更容易兴奋。
研究人员表示这说明ipRGC→dpHb→NAc通路在夜间优先传导光信号,从而介导夜间灯光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在考虑工业世界普遍的夜间照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这些发现可能是相关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来源:BIOONNEWS 生物谷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Y1NjA5Mw==&mid=2247508772&idx=1&sn=6324abafbc077580785cc4c8c53cadc1&chksm=ea882316ddffaa00fac21a0cd487fac4a8d508c8b93959f3670e55839fcc397d7c9b35130cb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老鼠 Nature 抑郁情绪 中国蓝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