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21天不生气”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9-20

timg (1).jpg

暑期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湖北武汉一群小学生的暑假作业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这份暑假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据活动的发起者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程红老师介绍,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据程老师统计家长的生气原因超过八成是因为作业,而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

挑战“21天不生气”,全班只有一个家庭成功。这样一个近乎全军覆没的结果,丝毫不让人意外。在我们的家庭相处模式中,家长们动辄咆哮可谓家常便饭,陪孩子做作业而气出“内伤”者更是大有人在。置之于如此背景下,所谓“21天不生气”几乎就是天方夜谭了。当然了,诚如发起者所说的,无论挑战成功与否,其实都无所谓。但凡家长和孩子能够从中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也算是达到目的了。

timg (3)_副本.jpg

所谓“情绪管理”,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不过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概念。相较于过去“控制脾气”等约定俗成的说法,“情绪管理”俨然显得更高级、更时髦。诸如此类的学说,实质上乃是心理学、管理学、神经学的复合分支,其与世俗成功学合流之后,最终形成了庞大的内容架构……时至今日,公众常常挂在嘴边的“情绪管理”,实则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一者,是指某种自成一体的专门学问;二者,则仅仅是指劝人“莫生气少动怒”的行为引导。

劝人不生气、少生气很容易,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与之相较,要让人学会“情绪管理”显然要困难许多。在多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积累之后,“情绪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专业属性不断提升,知识的体系化也持续完善。实际情况是,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著述卷帙浩繁,其中所确立的一系列方法、技巧也超越了大众的常识认知——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是一回事,开启“情绪管理”的训练则是另一回事。

timg (4)_副本.jpg

其实,就算没有挑战“21天不生气”的活动,大部分人想必也知道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想管理和能管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情绪管理”并非是一时顿悟后就可自动习得的技能,其需要的是专业的、系统化的辅导和练习……直到今天,一个根本性的误会在于,不少人仍然想当然以为,靠着自觉与意志,就能做好“情绪管理”。从某种意义说,所谓“挑战不生气”“承诺不咆哮”之类的活动,都是出于这样的误会。

挑战“21天不生气”尽管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但或许它并不能改变什么。管理情绪就和管理身体一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承认这一事实,恰恰是真正开启情绪管理的前提。

作者:然玉

来源:燕赵都市报 


21天不生气 情绪管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