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氧键的可逆裂解与生成的新型锂-氧电池体系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8-12

来源:X一MOL资讯

能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储能设备,电池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手表、手机,大到电动汽车、储能电站。随着对这些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高,人们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锂离子电池已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研究下一代储能设备变得尤为迫切。在诸多储能体系中,锂-氧气电池作为一种具有极高理论能量密度的储能体系,被认为极具前景,值得大力发展。
然而,如何充分发挥锂-氧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如何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仍然困扰着广大研究者。目前,绝大多数的锂-氧气电池体系,多基于以过氧化锂作为放电产物的电化学过程,在其充放电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之类的高活性物质,这些活泼的物质易攻击电解液和正极材料,严重制约了锂-氧气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尤其是当使用碳基正极材料时,这种腐蚀尤为明显,使得廉价易得的碳基材料在锂-氧电池中的应用收到了很大的阻碍。如何提高锂-氧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稳定性,仍是一个挑战。

wt_a32302020812100823_71db7c.jpg


近日,南开大学的谢召军副教授和周震教授报道了一种基于氧-氧键的可逆裂解与生成的新型锂-氧电池体系,成功缓解了超氧化物/过氧化物引发的不利副反应,大大提高了锂-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该研究中,通过引入一价铜配合物(3N-CuI)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成功调控了锂-氧间的反应路径,实现了室温下以氢氧化锂为反应产物的新型锂-氧气反应体系。

wt_a52382020012100823_744863.jpg

研究表明,引入3N-CuI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来调控反应路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这种新型锂-氧气体系具有十分优异的可逆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对提升碳基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减缓其氧化分解具有显著作用。

wt_a42302020812100823_76de73.jpg

该研究通过一系列原位或非原位表征分析,系统研究了3N-CuI的电化学反应行为,归纳总结了其反应机理,并证实了一价铜配合物的这种调控反应路径能力是通过多种氧-铜中间体之间的互相转换,进而实现了氧-氧键的可逆裂解与生成。该研究为通过选择合适电解液添加剂来调控锂-氧电池中反应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wt_a32302020812100823_7a9550.jpg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成仡。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53890&idx=6&sn=09413047ff68bb50fe7fe7432b36ffbe&chksm=80f8bd52b78f3444ea9d0eb584820ff24d2ddd1feacbd4363a577aff039efa0756d9e5ea8d53&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电池 电解液 可逆过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