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莱着陆器在“颅顶脊”颠簸着陆,揭示彗星奥秘 |《自然》论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29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The Philae lander reveals low-strength primitive ice inside cometary boulders识别出了“菲莱”(Philae)着陆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弹起时的第二个着陆点――“颅顶脊”(skull-top ridge)。分析菲莱在该着陆点的含冰石块上留下的印记,可以了解着陆时新暴露的冰层的强度。


2014年11月12日,菲莱着陆器向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降落,并在着陆时弹跳了两次,最后停在阿拜多斯(Abydos)区域的一个悬壁下。虽然之前已经确定了第一个和第三个着陆点,但第二个着陆点的位置一直不为人知。


根据一项新的着陆轨迹分析,西班牙马德里欧洲航天局(ESA)的Laurence O'Rourke及其同事着手确定菲莱着陆器的第二个着陆点。通过比较分析“罗塞塔号”(Rosetta)航天器――当时位于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周围的轨道上――拍摄的着陆前和着陆后的图像,作者观察到一个山脊表面有两块相邻的巨石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那只能用菲莱的存在来解释。他们确定菲莱着陆器在这个地点停留了近两分钟,进行了四次不同的表面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它使石块内部的水冰暴露了出来。在第三个接触点,研究人员在冰面上观察到菲莱留下的一个约0.25米的印记。由此,作者计算出石块中的冰的强度非常低(不到12帕斯卡,比刚落下的小雪还要软)。他们总结说,这些发现使人们对未来彗星任务中收集冰样本所需的机械过程有了深入了解。

菲莱是如何在第二次着陆时留下印记的。

©Nature

   Nature | doi: 10.1038/s41586-020-2834-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The Philae lander reveals low-strength primitive ice inside cometary boulders

相关文章

“黎明号”近探谷神星 |《自然》《自然-天文学》《自然-地球科学》《自然-通讯》论文合集

重构“嫦娥四号”着陆轨迹 |《自然-通讯》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Nature-Research 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yMDY0MQ==&mid=2652582931&idx=4&sn=0fbd76188b250f33a298f50bb3e6cf53&chksm=80cc9a9db7bb138bf47aa07bff45d041ecd123540198417c793234304cf20affea23a352ccc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普 彗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