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揭示空格位置影响汉语词汇识别的内在机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5-23

内容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在汉语句子阅读中,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物理边界,如“花生长在田地里”。以往研究发现,在汉语词汇后面插入空格会促进该词汇的加工(如“一直呼吁 社会”),但在词汇前面插入空格并没有促进作用(如“一直 呼吁社会”)。为什么不同位置插入空格会对词汇(如“呼吁”)的加工产生不同影响呢?图1列举了五种可能性的原因机制:1.词切分机制(在词语的不同位置插入空格);2.注视位置(空格插入在词语后面的条件中,初始注视的位置更有可能落在词语的最佳注视点上,也就是词语的中央偏左);3.副中央窝加工(副中央凹视觉中一个词的性质特征对中央凹的觉察时间有直接影响);4.视觉拥挤效应(插入空格会减少视觉拥挤程度,从而有利于词汇识别);5.阅读习惯(插入空格会破坏读者原有的阅读习惯)。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韩布新研究组博士刘萍萍及其合作者,运用眼动追踪技术,采用2(刺激类型:词、非词)×4(正常条件、刺激前空格、刺激后空格、刺激间空格)的实验设计(图2),验证了该原因机制。

  研究发现,对于词汇刺激来说,词后空格比词前空格显著缩短了目标词汇的加工时间;但对于非词刺激来说,非词后空格和非词前空格条件下该非词的加工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图3)。不同空格位置对词汇和非词的可能性影响机制中,注视位置、副中央窝加工、双侧抑制和阅读习惯的影响可能是一样的,但词切分机制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因为在词汇后面插入空格加速了词汇的切分,从而促进了该词汇的识别。反之,由于非词刺激本身并不带有语义信息,因而插入空格对于它的切分和识别并没有影响。因此该结果支持词切分假设,从而验证了词汇的切分和识别模型,这一模型提出词汇的识别过程与觉察词汇的边界是同步进行的,在中文阅读中识别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有意义的字符序列并把它作为词单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江学者”计划、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项目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20191105175723_3db06f.jpg

图1.不同空格位置对词汇加工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可能性原因机制

20191105175724_455183.jpg

图2.实验条件举例

20191105175724_4ecf54.jpg

图3.不同空格条件下二字区域凝视持续时间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paper.edu.cn/community/details/N201805-3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心理健康

推荐资讯